题终南和甫提点筠溪

仙家静住西南溪,竹外须信无馀师。
平生高节鬼亦畏,一点虚心人得知。
林深自有天地在,岁暮不受风霜欺。
何时借我半窗月?
万里黄尘双鬓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终南和甫提点筠溪》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杨奂创作,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古诗。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还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1. 作者简介:杨奂(1186—1255),字焕然,号紫阳,乾州奉天人,是金末元初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2. 作品原文:《题终南和甫提点筠溪》全文如下:

仙家静住西南溪,竹外须信无馀师。
平生高节鬼亦畏,一点虚心人得知。
林深自有天地在,岁暮不受风霜欺。

  1.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杨奂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年代,金朝末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2. 艺术特色:从艺术角度来看,《题终南和甫提点筠溪》具有以下特点:

  • 意境深远:诗中的“仙家”、“竹外”等意象,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 语言优美:诗句选用了优美的词汇,如“无馀师”、“一点虚心”,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 情感真挚:诗中流露出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情感真挚而深沉。
  1. 文化影响:《题终南和甫提点筠溪》不仅是杨奂个人创作的代表作,也是金元诗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题终南和甫提点筠溪》不仅展示了作者杨奂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了他对于自然和社会的独特见解。作为研究金元时期文学的重要文献,此诗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