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乳凤飞来小,南渡衣冠又六朝。
劫火自焚杨琏塔,箭锋犹抵伍胥潮。
磷光夜附山精出,龙气秋随海雾消。
惟有宫人斜畔月,多情还自照吹箫。
钱塘怀古率堵无傲同赋
介绍
《钱塘怀古率堵无傲同赋》是元代诗人杨维桢的作品。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下面将进行具体介绍:
作者介绍:杨维桢,作为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其作品往往蕴含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诗歌原文:
天山乳凤飞来小,南渡衣冠又六朝。
劫火自焚杨琏塔,箭锋犹抵伍胥潮。
磷光夜附山精出,龙气秋随海雾消。
惟有宫人斜畔月,多情还自照吹箫。诗句赏析:
天山乳凤飞来小: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似乎在诉说着天山之巅,一只凤凰般美丽的鸟儿展翅飞来。这里的“乳”字用得极为传神,仿佛能让人看到那如牛奶般的白色羽毛,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而“小”字则让整幅画面显得更加小巧玲珑,仿佛是在强调那凤凰的渺小,却又不失其尊贵和优雅。
劫火自焚杨琏塔:这句诗通过“劫火”,暗指历史上的战争或灾难,而“自焚”则表达了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或决心。“杨琏塔”可能指的是某一座古老的佛塔或者文化遗址,在这里被喻为“杨琏”象征着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而“自焚”则暗示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这座塔也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存在和尊严,不被外界的混乱所动摇。
箭锋犹抵伍胥潮:这句诗以锐利的笔触刻画了历史的残酷和无情。这里的“箭锋”比喻战争或争斗的力量,而“伍胥潮”则可能是对某种特定历史事件的描述,其中伍子胥的故事被用来象征这种历史的冲突和对抗。诗人用“犹抵”一词表达了这种力量的强大和持久,即使是像伍子胥这样的历史人物也无法完全避免这种历史的冲突和影响。
磷光夜附山精出:这句诗中的“磷光”通常被理解为微弱的光芒或幽灵般的存在。而“夜附山精出”则赋予了这些光芒神秘的色彩,仿佛它们并非普通的光源,而是有着自己的意志和目的。这里可能暗示了在黑暗中,这些微光的存在具有特殊的意义或使命,它们或许能够照亮前行的道路,给予人们希望和指引。
龙气秋随海雾消:这句诗以宏大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象,其中“龙气”象征着一种强大的力量或氛围,而“秋随海雾消”则描绘了一个更为广阔和深远的背景。这里的“随”字表明了一种自然现象的发生,它不仅与秋天的天气相关,更与整个自然界的变化相联系。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可能想要表达一种超越个人或局部视角的宏大视野和感受。
惟有宫人斜畔月:这句诗以一种柔和且略带哀愁的语调结束全诗。这里的“宫人”可能指的是宫中的人或者古代的宫女们。她们的身影出现在“斜畔月”的背景下,既是一种孤独的象征,也体现了她们在历史长河中的无奈和悲哀。月光下的她们显得格外脆弱和无助,但同时也有一种难以言述的美丽和哀愁。这种对比和矛盾的处理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深刻和动人。
可以感受到杨维桢通过对杭州的历史遗迹、自然景象及人文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历史变迁、文化传承和个人情感的复杂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