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鲜于公寄山斋先生钓石诗

星滩分得小双台,不染东华半点埃。
爽气时从仙掌出,青天忽见岳莲开。
云根远带桐江水,夜雨新生海眼苔。
九朵峰前成屡忆,不随霜鹤寄诗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追和鲜于公寄山斋先生钓石诗》是元朝诗人杨维桢的作品。《追和鲜于公寄山斋先生钓石诗》不仅展示了杨维桢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也体现了他在艺术创作上的深厚功力。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作者介绍:《追和鲜于公寄山斋先生钓石诗》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杨维桢的作品。杨维桢,字铁夫,号东维,浙江嘉兴人,是元末明初的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诗作风格清新高妙,善于以自然景物为题材,抒发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杨维桢的诗作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作品多表现出超脱世俗、关注自然的情怀。

  2. 诗歌原文:星滩分得小双台,不染东皇半点埃。爽气时从仙掌出,青天忽见岳莲开。云根远带桐江水,夜雨新生海眼苔。九朵峰前成屡忆,不随霜鹤寄诗来。访倪元镇不遇 霜满船篷月满天,飘零孤客不成眠。居山久慕陶弘景,蹈海深惭鲁仲连。

  3. 作品赏析:《追和鲜于公寄山斋先生钓石诗》是一首描绘山石景观及其引发的情感反应的诗歌。通过对星滩、仙掌、青天、云根的描述,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画卷。诗中“爽气时从仙掌出”等句,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清新之气的认可与欣赏;而“不随霜鹤寄诗来”则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归隐自然的意趣。此外,诗中也蕴含着对历史人物的向往,如慕陶弘景之居山,羡鲁仲连之蹈海。

《追和鲜于公寄山斋先生钓石诗》不仅是杨维桢文学成就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山水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其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他们对于自然美的感受及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