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巢

罗浮花使先春到,来傍玉楼深处巢。
舞雪艳翻杨柳絮,歌云轻压海棠梢。
屏开时露鸦头袜,弦断应衔凤嘴胶。
却笑雪衣娘太劣,雕笼深锁未全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翡翠巢》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杨维桢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杨维桢,元末明初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文学家,还以擅长吹铁笛闻名于世。他的诗作风格独特,被后人誉为“铁崖体”,在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 原文:罗浮花使先春到,来傍玉楼深处巢。舞雪艳翻杨柳絮,歌云轻压海棠梢。屏开时露鸦头袜,弦断应衔凤嘴胶。却笑雪衣娘太劣,雕笼深锁未全教。
  3. 译文:春天来临,罗浮山的花使者率先到达,它们飞到了玉楼深处的巢中。它们在飞舞中仿佛在翻动着雪花,又像在轻轻压着杨柳的絮丝。有时,它们的歌声如同轻柔的云彩,轻轻地落在海棠树的枝头。当屏风打开的时候,可以看到它们露出的脚丫儿,就像穿着黑色的袜子;而当琴弦断落时,它们会衔起那如凤嘴形状的胶水。然而,这些美丽的小鸟也嘲笑那些只懂得用笼子束缚他们的人们,他们还没有完全学会如何教导。
  4. 写作背景:杨维桢的《翡翠巢》创作于元末明初,这一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多事之秋的阶段。战乱频繁,社会秩序混乱,但同时也正是文化繁荣的时代。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杨维桢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他的诗作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怀,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

杨维桢的《翡翠巢》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幅描绘大自然与人类情感交织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以及诗人的内心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