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行

拔山将军气如虎,神骓如龙踏天下。
将军战败歌楚歌,美人一死能自许。
苍皇伏剑答危主,不为野雉随仇虏。
江边碧血吹青雨,化作春芳悲汉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虞美人行》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杨维桢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英雄和历史兴亡的深刻思考与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虞美人行》:

  1. 作者简介: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又号东维子,浙江山阴人。他是元末明初的著名文学家、诗人、书画家和戏曲家。他的诗作以豪迈、雄浑著称,被后世称为“铁崖体”,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杨维桢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还是元代才俊之士的集聚地,许多才子雅士都曾到访他的家中。

  2. 诗歌原文:《虞美人行》全文如下:
    拔山将军气如虎,神骓如龙蹋天下。
    将军战败歌楚歌,美人一死能自许。
    苍皇伏剑荅危主,不为野雉随仇虏。
    江边碧血吹青雨,化作春芳悲汉土。

  3. 诗歌内容解析: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英勇将军的悲剧命运和他内心的痛苦挣扎。诗中描述了一个拔山举鼎般勇猛的将军,他不仅拥有强大的力量,更有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精神。然而,当战争的残酷现实降临,他不得不面对失败的结局,以及随之而来的死亡和悲痛。

  4. 诗歌主题与象征:整首诗不仅仅是对一个历史人物的描绘,它还深入探讨了战争、英雄主义以及历史变迁带来的个人悲剧。通过对这个将军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无论个人多么强大和英勇,都无法避免生命的脆弱和历史的无情。诗中的象征元素,如“拔山将军”、“神骓”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5. 文化背景:杨维桢生活在元末明初这个动荡的时代,社会的变革和个人的命运常常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他诗歌中深沉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文化氛围和政治局势,为《虞美人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虞美人行》不仅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深度的诗歌,更是杨维桢文学成就的一个重要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欣赏到其艺术魅力,还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进一步认识这位伟大诗人的创作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