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愤

阴阴璞玉抱,幽幽雌剑鸣。
玉屈有时白,剑孤有时并。
如何妾玉身,长抱珉石名。
如何妾剑身,指为妖铁精。
天乎如有情,蚀月为妾明。
地乎如有情,河水为妾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古愤》是清代文学家金和的一首词,创作于光绪二十四年。这首词以“书愤”为题,通过抒发作者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在逆境中的抗争精神与悲愤情绪。具体介绍如下:

  1. 创作背景
  • 社会背景: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民族危机深重,外国列强的侵略使得中国的领土和文化遭受严重破坏。
  • 个人境遇:作为一位有志之士,金和在面对国家的衰败和个人的困顿时,感到极度的悲愤和无奈,遂借酒浇愁,写下了这首词。
  1. 主题内容
  • 国难与个人:词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感慨。金和通过描绘国家危难和个人报国无门的情景,抒发了对民族前途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不满。
  • 历史反思:词人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回顾,反映了自己在现实政治环境中的无力感。这种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加深了词人的悲愤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
  1. 艺术手法
  • 情感表达:金和在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典故,如“珠崖弃”、“各效尤”,通过这些富有象征意义的表述,增强了词的情感深度和艺术表现力。
  • 语言风格:全词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尤其是一些排比句式的应用,使得整首词既有气势又有节奏感,充分体现了古典诗词的语言魅力。
  • 结构布局:《古愤》采用了典型的“起承转合”的结构,开头部分直接点明主旨,中间部分通过层层递进的叙述,逐渐深化主题,结尾部分则回归主题,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
  1. 文化影响
  • 思想意义:这首词不仅是金和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批判和反思。它反映了晚清时期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切和对民族未来的忧虑。
  • 艺术成就:从艺术角度来看,《古愤》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传播范围:这首词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其影响力也扩展到了现代,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和传颂。

《古愤》不仅是金和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那个时代的历史见证和反思。它以其深刻的主题内容、精湛的艺术手法和广泛的文化影响,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对于现代人而言,理解这首词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不仅能更好地认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