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亭下路,春草没荒丘。
云是要离冢,令人生古愁。
侏儿三尺干,不佩双吴钩。
中包猛士胆,白日照高秋。
忍死屠骨肉,视身若蜉蝣。
荆轲不了恨,庆忌成身谋。
如何五噫客,死与尔同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金昌亭下路,春草没荒丘。
云是要离冢,令人生古愁。
侏儿三尺干,不佩双吴钩。
中包猛士胆,白日照高秋。
忍死屠骨肉,视身若蜉蝣。
荆轲不了恨,庆忌成身谋。
如何五噫客,死与尔同仇。
“要离冢”并非文学作品,而是与春秋时期的著名刺客要离相关的历史地名。要离,又称“要離”,是春秋时期吴国人,以其高超的剑术和壮烈的事迹著称,最著名的莫过于他以断臂之痛刺死对手王子庆忌的事件。
要离墓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这是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据记载,这里曾是伍子胥为平息吴国将发生的暴乱而安葬要离之处。《要离冢·金昌亭下路》是元代诗人杨维桢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要离的敬仰和对其故事的感慨。清朝王士禛也曾在《题尤展成新乐府》中写道关于要离的事情,显示了文人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持续关注和文学表现。
虽然“要离冢”本身并不是文学作品,但其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却通过诗歌、诗词等形式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赞誉。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人们对要离英勇精神的缅怀,还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于正义和勇气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