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翎鹊辞

白翎鹊,西极来。金为冠,玉为衣。百鸟见之不敢飞,雄狐猛虎愁神机。
先帝亲手鞲,重尔西方奇。海东之青汝何为?下攫草间雉兔肥,奈尔猛虎雄狐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白翎鹊辞》是元代诗人杨维桢的作品之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展现了一幅壮丽的边关图景,同时寄寓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对英勇戍边的将士们的崇高敬意。下面将对《白翎鹊辞》进行深入介绍:

  1. 诗作背景
  • 作者介绍: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他在元末战乱中生活,目睹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这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创作时间:《白翎鹊辞》的创作年份不详,但可以推测它大约是在其晚年时期完成的。
  1. 诗作特点
  • 意境描绘:《白翎鹊辞》以雄鹰为主角,通过其飞翔的形象,展现了一种超越自然、直指苍穹的高远意境。诗中的白翎鹊象征着英雄,它的出现让百鸟不敢飞翔,雄狐猛虎也为之忧愁,这种形象的塑造充满了力量感和震撼力。
  • 象征含义:诗歌通过对白翎鹊的描绘,隐喻了英勇的边防将士。他们如同白翎鹊一般,不畏艰险,守护着国家的边疆安全。
  1. 诗歌结构
  • 开头描绘:诗的首句就以“白翎鹊”作为开篇,直接点明了主题,紧接着描述了白翎鹊的外貌特征和它所引起的轰动效应,使得读者能够迅速进入诗歌描绘的世界。
  • 主体发展:接下来的诗句详细描绘了白翎鹊的飞行状态,以及它带给人们的影响。通过“金头玉颈高千尺”,展示了白翎鹊的尊贵地位和不凡气质,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它的敬仰之情。
  1. 主题思想
  • 爱国主义情怀:诗歌通过对白翎鹊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他通过这样的形象,传达出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关切和对守卫者的尊敬。
  • 英勇无畏的精神:诗中的白翎鹊在面对强敌时无所畏惧,敢于挑战自然的极限,这与边防将士们面对艰难险阻时的英勇无畏精神相映成趣。
  1. 文学价值
  • 艺术手法:杨维桢在《白翎鹊辞》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使得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 思想内涵: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是对人性光辉的赞颂,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它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

《白翎鹊辞》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更在思想内涵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是对英勇边防将士的颂歌,也是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理解,读者能够更好地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变迁中的民族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