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长乐县吏

郑生赋归去,吏隐大江浔。
刀笔萧曹术,诗书孔孟心。
潮平鱼入市,山近荔成林。
双剑津头客,时时望好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长乐县吏》是元代诗人卢琦所作,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郑生辞官归隐的赞赏与祝福。下面将详细介绍该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基本资料:卢琦(1306~1362年),字希韩,号立斋,惠州人,元代大诗人,被尊为闽中文学四大名士之一。他顺帝至正二年进士,后历任州录事、永春县尹等职务。卢琦在任内曾赈济饥馑、止横敛、均赋役,深受民众爱戴。他的诗歌成就也颇为显著,著有《奎峰文集》10卷和《诗集》12卷。
  1. 原文节选
  • 诗篇内容:《送长乐县吏》首句“郑生赋归去”直接点出主题——郑生选择离开官场,回归自然。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他在官场上的所见所感,以及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官场生活图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不舍和对他未来生活的祝福。
  1. 作品赏析
  • 艺术特色:《送长乐县吏》在艺术上有着鲜明的特点。首先,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刀笔”、“诗书”、“潮平鱼入市”、“山近荔成林”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其次,诗歌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作手法,诗人的情感表达直接而真挚,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最后,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豪放的气概,也有细腻的情怀,展现了卢琦诗歌的独特魅力。
  1. 背景信息
  • 创作背景:卢琦生活在元代社会动荡的时代,官场腐败严重,百姓疾苦。在这样的背景下,卢琦通过自己的诗歌创作,表达了对官场的不满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送长乐县吏》的创作可能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完成的,它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送长乐县吏》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反映了卢琦个人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现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