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南台从事刘子谦之辽东

往复一万里,嗟君已两行。
朔风吹野草,寒日下边城。
策马犯霜雪,逢人问路程。
归期在何日?
应是近新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南台从事刘子谦之辽东》是元代诗人萨都剌创作的一首五律诗,表达了对友人远行和归期的忧虑与期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萨都剌:萨都剌,元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萨都剌的诗作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还深刻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艺术追求。
  1. 作品原文
  • 往复一万里,嗟君已两行。
  • 朔风吹野草,寒日下边城。
  • 策马犯霜雪,逢人问路程。
  1. 诗意解析
  • 往复一万里:描述了旅途的遥远,一万里的距离象征着朋友即将开始的长距离旅行。
  • 嗟君已两行:表达了对友人即将离去的感慨。“两行”在这里指的是泪水,暗示了离别时的哀伤情绪。
  • 朔风吹野草:利用朔风这一自然现象来渲染出旅途中的荒凉景象和艰苦环境。
  • 寒日下边城:通过“寒日”、“下边城”等词句描绘出边城寒冷的景象,同时也暗喻了友人在异地的孤独和辛酸。
  • 策马犯霜雪:形象地表现了旅途中艰难行进的状态,同时“犯霜雪”也象征着克服困难的勇气。
  • 逢人问路程:展现了诗人关切之情,询问友人的路途状况,显示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安全的关心。
  1. 写作背景
  • 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但考虑到萨都剌的其他作品多集中在元代,因此可以推测此诗的创作时间也应大致在元代。
  1. 主题思想
  • 友谊与别离:通过描写旅途和别离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其未来归期的担忧。
  • 自然景观的描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和深度,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中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氛围。
  • 时代背景的反映:虽然具体的时代背景未被详细记录,但通过对诗中景物的描写,可间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1. 艺术手法
  • 对比:诗中使用了自然景色的强烈对比,如朔风中的野草与新正时节的新绿,寒日下的边城与温暖家中的生活。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 象征: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是精心挑选的,它们共同构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并富含深厚的象征意义。例如“霜雪”象征着旅途的艰辛,“新正”则寓意着团圆和希望的到来。

《送南台从事刘子谦之辽东》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友人远行及归期期盼的诗歌,也是对友情、旅途艰辛以及自然环境的深刻描绘。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萨都剌独特的艺术风格,还能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友情和自然的尊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