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秋露洗银瓶,醉里题诗记答曾。
接竹池通丹井水,隔松人诵蕊珠经。
茶香石鼎烧红叶,酒渴冰盘破紫菱。
一带钟山青未了,碧窗云气护龙亭。
酌桂芳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酌桂芳庭”并非一个已知的文学作品,而是可能是指元代诗人萨都剌所作的《酌桂芳庭·桂枝秋露洗银瓶》中的一句诗。这首诗是萨都剌创作的诗歌作品之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酌桂芳庭》的具体介绍:
作者简介:《酌桂芳庭·桂枝秋露洗银瓶》是萨都剌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反映了作者在游山玩水、归隐赋闲生活中的感悟。萨都剌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其作品多涉及游山玩水、归隐赋闲等主题,思想价值相对较低。
诗词内容:在这首诗中,萨都剌通过描绘桂花盛开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之美的赞美。诗句“桂枝秋露洗银瓶,醉里题诗记答曾”描绘了桂花在秋天露水中显得更加清新美丽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在醉酒后即兴创作的情景。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通过对桂花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期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元代文人追求自然、归隐的生活态度。
文化影响:虽然目前没有直接关于“酌桂芳庭”这一文学作品的研究资料,但它可能是某个地方性小范围内流传的作品。由于其知名度不高,可能没有被广泛记载或研究。
萨都剌的《酌桂芳庭》作为一首七言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欣赏到优美的文学表达,还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