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过丹阳石仲和宅会茅山道士石山辉

杏花一夜雨声寒,酒醒丹阳几日还。
却遇茅君三白鹤,借骑一只到三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过丹阳石仲和宅会茅山道士石山辉》是元代诗人萨都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萨都拉,字天锡,号纯堂,出生于雁门(今属山西)人。他出身于贵族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后因战乱而四处漂泊,游历了许多地方。萨都拉在元朝末年以诗文知名,其作品多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2. 诗歌原文
    杏花一夜雨声寒,酒醒丹阳几日还。
    却遇茅君三白鹤,借骑一只到三山。

  3. 诗歌赏析

  • 首联分析:诗人以杏花和细雨起兴,用“一夜”和“寒”来营造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杏花象征着春天的美丽与生机,而“雨声寒”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氛围,使人感受到一种凄凉之感。
  • 颔联分析:“酒醒丹阳几日还”一句,表达了诗人在短暂的停留中,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这里的“丹阳”可能指的是某个地名或者是指诗人心中的某个地方,但无论如何,它都代表着诗人的一段经历或者回忆。
  • 颈联分析:颈联中的“三白鹤”和“三山”可能是寓意深远的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白鹤往往被视为吉祥的象征,而三山则可能是一处著名的道教圣地或美丽的风景名胜。因此,这句诗可能表达了诗人在短暂停留中所体验到的宁静与和谐,或是对于某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寻。
  • 尾联分析:“登姑苏台 阊门杨柳自春风,水殿幽花泣露红。”这两句诗描绘了苏州古城的美景。苏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美丽的园林。在这里,诗人不仅欣赏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也感受到了历史的气息和人文的魅力。
  • 尾联分析:“飞絮年年满城郭,行人不见馆娃宫。”这句话描述了苏州城市中常见的景象——飞絮满地。同时,它还暗含了对于历史遗迹的怀念。馆娃宫曾是古代吴国的宫殿,如今虽然已经不再存在,但在人们的记忆中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春日过丹阳石仲和宅会茅山道士石山辉》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展现了元代社会生活的一角以及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