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星落色汉祚微,端门日日边风吹。
咸阳秋色压宫树,金人夜泣铜驼悲。
先生袖疏探虎窟,汉鼎犹堪支一足。
九重烟雾似海深,门外何人知恸哭。
贼莽白日升高台,玉玺堕地声如雷。
周公揖让孺子戏,绛袍将军何日来。
尘飞沧海风掷瓦,白鹤身轻快如马。
一声铁笛度闽关,山月溪风共潇洒。
龙争虎斗耳不闻,长啸袖拂松枝云。
夜铛白日煮秋雨,玉佩赤锦飘霞裙。
先生一去几千载,尚有当年遗迹在。
题诗绝壁寄先生,顿使林峦颜色改。
药炉寂莫秋草深,丹井水落莓苔侵。
至今火灰化为土,犹有丹光穿树林。
梅仙山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梅仙山行》是元代萨都剌的文学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梅仙山行》:
- 作品背景:
- 萨都剌,本答失蛮氏,祖父因勋绩留镇云代,遂为雁门人。萨都剌弱冠登泰定丁卯进士第,曾应奉翰林文字。他的作品多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文学特色:《梅仙山行》以其独特的山水画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如“丹井水落莓苔侵”、“夜铛白日煮秋雨”等诗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如“先生一去几千载,尚有当年遗迹在”,以及“至今火灰化为土,犹有丹光穿树林”等句子,透露出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现实社会的无奈。
文化影响:作为萨都剌的代表作品,《梅仙山行》不仅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展示了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通过对《梅仙山行》的研究,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以及他们在社会动荡时期的处世态度和文化追求。
《梅仙山行》不仅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诗,更是一扇通往古人心灵世界的大门。通过阅读这首诗,人们可以感受到萨都剌对自然的热爱、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