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山长邱臣敬复淮西田

鄞城公子人中英,天恩教领来国城。
秋霜满区老剑鸣,开口磊落肝胆明。
前年岁丰夏无麦,去年雨足秋无粟。
先生激烈气不平,馆下谁令有饥色。
扬眉掉臂傍无人,义动天子耳目臣。
谁人归我三千里,坐令孔席回阳春。
只今寒士望梁栋,文梓高梧天所用。
诸生食饱待先生,日午杏坛看舞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贺山长邱臣敬复淮西田》是元代诗人萨都剌创作的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与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崇高理想。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祖上因军功留镇于此,因而得此别称。他的生平经历了从科举及第到政治上的沉浮,最后成为一位著名的书画家。

《贺山长邱臣敬复淮西田》的原文如下:

鄞城公子人中英,天恩教领来国城。秋霜满区老剑鸣,开口磊落肝胆明。前年岁丰夏无麦,去年雨足秋无粟。先生激烈气不平,馆下谁令有饥色。扬眉掉臂傍无人,义动天子耳目臣。谁人归我三千里,坐令孔席回阳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看到国政衰败、百姓饥饿时,心中激荡的情感。首句“鄞城公子人中英”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背景,一个出身显赫的青年才俊。接着,诗人通过“秋霜满区老剑鸣”和“开口磊落肝胆明”,展示了自己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然而,面对国家的困境和自己的理想未能实现,诗人内心的愤懑与不满如“先生激烈气不平”,而当看到“馆下谁令有饥色”,则深感无力和悲凉。最终,在“义动天子耳目臣”的呼唤下,诗人期盼有人能响应自己的号召,带领人民走向希望之地——即“坐令孔席回阳春”。

《贺山长邱臣敬复淮西田》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更反映了其对于国家和民众命运的关注以及个人理想的追求。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激昂的笔触,成为了文学史上值得细细品读的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