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张大使游淮

竟夕相欢无俗宾,悲歌弹剑壮青鳞。
一篷夜雨家山梦,千里春风淮海身。
缆解河桥杨柳密,酒沽村店杏花新。
此行早献安南策,露布争传夺虎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饯张大使游淮》是元代诗人萧国宝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元代的诗歌风貌及其作者萧国宝的生平与创作背景。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原文
  • 竟夕相欢无俗宾:整晚的欢聚没有普通宾客,显示出对张大使的尊敬与亲近。
  • 悲歌弹剑壮青鳞:悲歌和弹剑象征着壮志未酬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一种壮烈的情感。
  • 一篷夜雨家山梦:一夜的雨声仿佛带回家乡的梦,增添了旅途的凄凉感。
  • 千里春风淮海身:春风吹拂下,他身处遥远的淮海之地,体现了一种豪情壮志。
  • 缆解河桥杨柳密:解开船缆后,河边杨柳更加密集,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稍带离愁别绪的氛围。
  • 酒沽村店杏花新:在村店中购买美酒,品尝杏花的新鲜,反映了旅途中的生活情趣。
  • 此行早献安南策:此行是为了向朝廷贡献出一份安南策略,显示出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感。
  • 露布争传夺虎巾:成功时,他的策略如露布一般被争相传颂,甚至赢得了象征军功的虎巾。
  1. 作者简介
  • 元代诗人萧国宝:萧国宝,字君玉,号辉山,生于元朝淮安山阳人,后来徙居吴江。他是一位工诗的文人,其代表作有《辉山存稿》等。
  • 文学成就与背景:萧国宝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同时也承载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时代精神。他的作品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并受到了后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1. 作品赏析
  • 豪迈之气贯穿全篇:此诗以萧国宝豪迈的气质贯穿全文,描绘了送别的场景,充满了对友人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旅途的期望。
  • 情感丰富且真挚:诗中既有离别时的不舍之情,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念。
  • 语言优美且精炼:诗句选用词语精当,既传达了深意又不失诗的语言美感,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1. 写作背景
  • 元代社会背景:元朝作为一个民族融合的时代,各种文化交融碰撞,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在这样的背景下,萧国宝的诗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点。
  • 诗人个人经历:虽然有关萧国宝的个人生活细节较少,但他的诗歌创作无疑与他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通过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人生、社会、政治的观察,他的作品展现出深刻的内涵和独到的见解。
  1. 历史地位与影响
  • 元代文学的代表人物:萧国宝作为元代的重要文学家之一,其作品代表了元代文学的风格和水平。他对后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他的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对研究中国文学史具有重要意义。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人善于运用意象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如“悲歌弹剑”和“一篷夜雨家山梦”等都富有象征意义。
  • 语言风格:整体上,诗歌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既展示了萧国宝的才情,也体现了元代诗歌的特色。

《饯张大使游淮》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记忆,一个时代的缩影。它不仅记录了萧国宝个人的文学创作历程,也折射出了元代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对于爱好文学的读者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次阅读上的享受,也是一次思想上的启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