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赵显卿友义卷后

古称燕赵多豪俊,今向燕山得赵君。
中岁挂冠心似水,闲时说剑气如云。
埙篪每为家声合,囊橐曾因友谊分。
七十长年天所相,名驹汗血更超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赵显卿友义卷后》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写于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春,当时东坡被派往湖州做通判。他路过杭州时,友人赵显卿正在那里做官,二人相见甚欢,并把彼此的作品相互交换。东坡看了赵显卿的《书摩崖碑后》,觉得其文虽好,但缺乏气势,于是便以自己的作品为题,写下这篇跋文,借赞颂王显卿的才学来抒发自己对朋友的友情。

全文如下:

余尝有句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此意有所本也。一日与君叔图南,过天池馆,有老僧持红叶几片,曰:“此秋时所戏题者。今见此叶落,故复取来。”余戏作《题赵显忠学士卷后》曰:“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此语殆非所以为君叔谋也。然君叔亦自喜以为有补于世。今观君之诗,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皆前人所未道者。近岁,吾游齐、鲁间,见二生好古文,而不见可举者。及至燕、赵之间,见石刻,古战场,村落墟墓之所在,问其先世,则汉、魏以来千有余年矣。其人尚未病且死,读书犹能如此,岂不难哉!然士穷乃见节义。余叹君叔可谓穷而不忧,通而不虑,处愚而乐,临危而安者矣。因书此以赠之。

谓其“妙绝古今”。其实,这篇文章中并没有直接称赞王显卿的才学,而是通过赞美友人的才学来衬托出东坡自身的才华。文章开头引用了苏轼在《赤壁赋》中的名句来开篇,接着用比喻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又以赞美王显卿的才学为结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