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昌乐

淮海来时路,东西几日程。
一年行万里,数口托孤城。
邯水方驰箭,崤函未罢兵。
馀年已无几,坐此欲何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寓昌乐》是元朝作家戴良的作品,该诗作表达了作者对故国和亲友的深切怀念与哀愁。戴良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他的诗词作品在情感表达上细腻深刻,常流露出一种悲凉感慨之情。

《寓昌乐》是戴良在元末明初的作品,其创作背景复杂而深刻。诗中不仅描绘了诗人个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战争频发的严酷现实。诗中“一年行万里,数口托孤城”一句,生动描绘了战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及国家命运的飘摇不定。通过这样的描写,戴良不仅表达了个人的忧思,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一种担忧和期待。

《寓昌乐》的文学价值在于它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形式。诗中的每一句话都透露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如“邯水方驰箭,崤函未罢兵”,这两句诗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战乱时期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通过对战争场面的真实刻画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诗人戴良展现了他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正义的坚持。

从文学角度来看,《寓昌乐》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能够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诗人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淮南来时路,东西几日程”一句,通过空间上的对比,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这种写法使得诗歌具有了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

《寓昌乐》不仅是戴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他对于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精湛的艺术手法,以及强烈的历史感,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及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文化表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