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福寺红梅诗

红梅阁下红梅树,陵谷变时风拔去。
尧峰老禅归故山,觅得孤根栽旧处。
年年春到花时节,一枝五出胭脂雪。
春风笑面岁寒心,光尘混融风韵别。
老禅道服忘妍丑,品题假我扶犁手。
黄州定慧海棠花,可与齐名传不朽。
月香水影象王宫,杂花世界将无同。
几度拈花有人笑,吾将请问瞿昙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荐福寺红梅诗》是元末明初诗人谢应芳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

  1. 作者简介
  • 时代背景:谢应芳生活在元末明初,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朝代更替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反映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 个人经历:谢应芳作为一位诗人,其生平事迹不详,但从他的作品可以窥见他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世界,以及他对于自然美景的独到见解。
  1. 作品原文
  • 红梅阁下红梅树,陵谷变时风拔去。
  • 尧峰老禅归故山,觅得孤根栽旧处。
  • 年年春到花时节,一枝五出胭脂雪。
  1. 作品主题与思想内容
  • 自然与人生的对比:诗中通过描绘红梅在自然中的坚韧和美丽,隐喻了人在不同环境和境遇下的坚韧不拔,以及面对困难时的美丽态度。
  • 禅宗思想的体现:诗中的“老禅”形象,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宗教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人生态度。
  1. 艺术手法及风格特色
  • 意境营造:谢应芳善于运用意境来表达情感,诗中的红梅不仅仅是自然物象,更是情感的象征,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
  • 语言精炼:诗句简洁而意蕴深远,如“年年春到花时节”,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春天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伤。
  1. 文化价值与社会影响
  • 文化遗产: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部分,《荐福寺红梅诗》展现了元末明初文学的风貌,为后人提供了研究这一时期文学的重要资料。
  • 审美启示:通过对红梅的赞美,诗篇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对现代人而言,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和生活启迪意义。

《荐福寺红梅诗》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作,它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世界的深刻理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美学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