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

六载远相忆,一日似三秋。别后雪添蓬鬓,着述遣穷愁。几度欲寻安道,溪上片帆飞去,兴尽复回舟。明月出东海,隐约见琼楼。
唤龙伯,击鼍鼓,舞阳侯。何时杯酒,重歌芦叶旧汀洲。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什袭付儿辈,好学制弓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调歌头 · 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是元代诗人谢应芳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与好友袁子英的深厚友情,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谢应芳(约公元1245年前后在世),字显卿,号玉房山人,信州上饶(今江西省上饶市)人,元朝诗人。他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自幼聪颖过人,擅长文学和书法。其诗风清新脱俗,语言简洁自然,尤以山水田园诗见长。
  1. 诗歌原文
    六载远相忆,一日似三秋。别后雪添蓬鬓,着述遣穷愁。几度欲寻安道,溪上片帆飞去,兴尽复回舟。

  2.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诗中表达了作者长时间与朋友分离后的深切思念。”六载远相忆”直接点出时间的长久,而”一日似三秋”则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相聚之难得,使读者深感其情之深、思之切。
  • 艺术特色:全诗采用白描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波动。如”别后雪添蓬鬓”中的”雪添”形象地描绘了岁月流逝带来的改变,而”着述遣穷愁”则反映了诗人为打发心中的空虚而作诗的无奈心情。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片帆飞去”、”兴尽复回舟”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层次感,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心理活动。
  • 结构布局:”六载远相忆,一日似三秋”作为开篇,奠定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几度欲寻安道,溪上片帆飞去,兴尽复回舟”则是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现实的无奈感慨。整体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元朝文人的高尚情操和独特的艺术才华。这首诗值得每一位热爱文学的朋友深入研读和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