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 过王景逸溪居

四野接平芜。一曲清溪似画图。燕子日长溪馆静,菰蒲。风洒轩窗暑气无。
林叟话樵苏。相送东桥日已晡。啼鸟不知人禁酒,葫芦。教我提来那处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乡子·过王景逸溪居》是元代诗人谢应芳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感悟,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接下来将详细解读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四野接平芜,一曲清溪似画图。
    燕子日长溪馆静,菰蒲风洒轩窗暑气无。
    林叟话樵苏,相送东桥日已晡。
    啼鸟不知人禁酒,葫芦煮酒笑呵呵。

  2. 诗歌赏析

  • 自然描绘:首联“四野接平芜,一曲清溪似画图”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 生活感悟:颔联“燕子日长溪馆静,菰蒲风洒轩窗暑气无”反映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的感悟,通过描写燕子在春天的长空飞翔和夏日的微风拂面,表现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珍惜和向往。
  • 人物交流:颈联“林叟话樵苏,相送东桥日已晡”描绘了一位老者与诗人的交流场景,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互动,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主题。
  • 自由生活:尾联“啼鸟不知人禁酒,葫芦煮酒笑呵呵”表达了一种超脱物质束缚、享受简单生活的心境,通过描写鸟儿无忧无虑的歌唱和人们用葫芦煮酒的快乐,传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1. 诗歌背景
  • 该诗作于作者任翰林待制时,地点位于江南地区。这一时期的谢应芳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他的作品往往反映了他对生活、自然和友情的深刻理解。
  1. 文学手法
  • 意象运用:诗中多次使用自然元素如“清溪”“燕子”“菰蒲”等,这些意象既具有画面感,也富含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和富有意境。
  • 语言风格:“风洒轩窗暑气无”等句子使用了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增添了诗歌的亲切感和生活气息,同时也体现了元代诗歌的语言风格特点。

《南乡子·过王景逸溪居》不仅是一首美丽的田园诗,更是一首蕴含深意的人生哲学诗。它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感悟,展示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元代诗歌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