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唐佐弟寿

兄弟惟君我,相看半白头。
迩来方聚首,今又问行舟。
风雨山窗夜,鸡豚石涧秋。
此期须有日,灯火读书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为唐佐弟寿”是一首创作于元代的五言律诗,其作者是魏初。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蕴含着对亲情、友情和读书生活的深厚情感。下面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相关内容:

  1. 作者背景
  • 魏初简介:魏初生活在元代,是一位杰出的文人。据记载,他曾在中书省做过掾吏,后因亲老辞职回家,隐居教授。他的生平和作品反映了元代的文化氛围和个人情感。
  • 文学成就:魏初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擅长春秋等古文,曾任职国史院编修,并被提拔为监察御史,他的作品多次受到赏识和采纳。
  1. 诗歌原文
  • 兄弟惟君我,相看半白头。
  • 迩来方聚首,今又问行舟。
  • 风雨山窗夜,鸡豚石涧秋。
  • 此期须有日,灯火读书楼。
  1. 诗歌鉴赏
  • 兄弟情感:这首诗开篇便用“兄弟惟君我,相看半白头”,表达了对兄弟间深厚情谊的珍视。岁月流逝,两人白发苍苍,相见时却依旧年轻,这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友情不变的感慨。
  • 生活写照:通过描绘“迩来方聚首,今又问行舟”,展现了兄弟二人虽久未见面,但重逢时仍如故人般的温馨场景。这种描写让人感受到家人团聚时的欢声笑语和温馨氛围。
  • 自然意象:诗中的“风雨山窗夜,鸡豚石涧秋”,利用自然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愁的氛围。风雨、山窗、石涧,这些元素的结合,不仅增强了画面感,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微妙变化。
  • 未来展望:“此期须有日,灯火读书楼”,最后一句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无论是“灯火读书楼”还是其他任何形式的生活场景,都传达出诗人对于知识追求和文化传承的执着。

魏初的《为唐佐弟寿》不仅是一首反映元代社会生活和人文气息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充满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能更深入地了解元代的文化背景,还能从中领悟到诗人对于生活、友情及传统文化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