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留吴市,馀干问越田。
象山皆教忍,学者更家传。
多士芝兰室,古人书画船。
东亭重怀旧,诗满绿阴前。
送邓觉非馀干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龙吟·送馀干教邓觉非归吴》是元代诗人吴存创作的一首词,也是其作品集中的一卷。下面将进行具体介绍:
作者介绍:吴存,字仲退,号乐庵,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他的一生充满了政治上的挫折和学术上的坚持,延祐元年领乡荐后,试礼部不利,后来以鄱阳县主簿致仕。他在晚年得到了一定的文学认可,著有《乐庵遗稿》二卷,其中包含《水龙吟·送馀干教邓觉非归吴》等作品。
作品原文:琵琶亭下春波,滔滔流入三吴去。东风也似,无情不约,木兰舟住。 中有仙翁,苧衫乌帽,笔床谈麈。道越乡、虽好昨非今是,终不似、归来赋。想见莓苔三尺,玉琴清、杏梢初雨。青青衿佩童参,冠伍徘徊江暮。我意尤长公,行不顾、一声柔橹。趁轻风径上,蓬莱顶𩕳,去天尺五。
作品解析:这首词描绘了吴地的春天景色与吴人的日常生活。在“琵琶亭下春波”一句中,作者以琵琶亭为背景,描写了春天的江水滔滔不绝地流向吴地,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东风也似,无情不约,木兰舟住”则通过东风的象征,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中有仙翁,苧衫乌帽,笔床谈麈”这几句则是对一个隐居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
《送馀干教邓觉非归吴》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词作,更是一种文化与历史的记录。它不仅反映了元代社会的风貌,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通过对这首词的解读,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精神追求,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