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扬州成元璋先生

先生白发好楼居,抱膝长吟乐有馀。
睡起茶烟浮几席,春深竹色上图书。
无因东阁论封事,有约南山共结庐。
千里停云劳梦想,人来应望致双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扬州成元璋先生》是元代诗人乃贤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高尚的情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基本信息:乃贤(字易之),本为葛逻禄氏,后因居住地区称为南阳人。他在元兴西北的诸部中仕中朝者中颇有名气,尤以长歌诗见长,每有佳作,士大夫皆传诵不衰。
  • 生活经历:乃贤随兄宦游江浙,后定居鄞地。他与韩与玉、王子充等人并称“江南三绝”,其文学成就在元代颇受推崇。
  1. 作品原文
  • 诗句内容:白发老者喜好高楼之上的生活,抱膝长吟乐在其中。睡醒时茶烟缭绕,春深时节竹色映照书卷。未能参与东阁论封事,却有南山结庐的约定。千里之外,只能梦想与友人相见,而收到消息的人应期待着书信带来双鱼的问候。
  • 艺术特色:此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隐逸生活的闲适与宁静,同时流露出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期待。
  1. 主题思想
  • 隐逸生活:诗中的“白发好楼居”形象地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 友情珍贵:诗人表达了虽远隔千里,但彼此之间深厚的情谊和相互思念之情。
  • 自然和谐:诗中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
  1. 文学价值
  • 诗歌形式: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严谨的结构体现了古代诗歌的韵律之美。
  • 语言风格: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描写手法,如“茶烟浮几席”、“竹色上图书”等,使得诗歌富有画面感和诗意。
  • 思想内涵:诗歌不仅是对隐逸生活的赞颂,也是对理想人格的赞美,反映了元代文人的文化追求和精神追求。
  1. 文化影响
  • 文学流派:作为元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寄扬州成元璋先生》代表了当时文人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追求。
  • 后世影响:这首诗及其作者乃贤的作品在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研究元代诗歌的重要文本。

《寄扬州成元璋先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元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不仅是对一位隐士生活状态的写照,更是对理想人格的一种追求与向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元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