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堤谣

老人家住黄河边,黄茅缚屋三四椽。
有牛一具田一顷,艺麻种谷终残年。
年来河流失故道,垫溺村墟决城堡。
人家坟墓无处寻,千里放船行树杪。
朝廷忧民恐为鱼,诏蠲徭役除田租。
大臣杂议拜都水,设官开府临青徐。
分监来时当十月,河冰塞川天雨雪。
调夫十万筑新堤,手足血流肌肉裂。
监官号令如雷风,天寒日短难为功。
南村家家卖儿女,要与河伯营祠宫。
陌上逢人相向哭,渐水漫漫及曹濮。
流离冻饿何足论,只恐新堤要重筑。
昨朝移家上高丘,水来不到丘上头。
但愿皇天念赤子,河清海晏三千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新堤谣》是元代文学家乃贤创作的作品,它以纪实性的手法详细描绘了黄河黄泛区的农民生活以及他们所承受的苦难。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和批评。《新堤谣》通过诗歌的形式,展现了黄河决口后百姓生活的悲惨状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乃贤,字易之,是元末明初人,他不仅擅长诗歌,还长于歌诗。其作品风格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刻,被赞誉为“江南三绝”之一,在当时文人中颇受推崇。
  2. 作品背景:《新堤谣》创作于元末明初,正值黄河黄泛区遭受严重水患之际。黄河泛滥造成的破坏非常巨大,不仅淹没了村落,还导致许多家庭无家可归,不得不在树梢上放船而行。这些灾难性的场景被生动地记录在这首诗中,展示了当时人民生活的困苦。
  3. 艺术特色:《新堤谣》采用纪实性的写作手法,通过具体而细腻的描绘,将黄河决口后的惨状展现给读者。诗人不仅关注了物质层面的损失,如田地、牛具和庄稼的损毁,而且深刻揭示了人们精神上的压力和绝望。这种深入挖掘生活本质的创作方法使得《新堤谣》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并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4. 社会意义: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新堤谣》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历史文献。它反映了民众对于朝廷和官僚体系的不满和抗议,揭示了统治阶级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不作为和无能。这种批判精神和历史价值使得此诗成为研究元代社会的重要资料。
  5. 文化传承:《新堤谣》不仅在文学上有其独特的地位,它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对黄河水患的描述,诗人间接地提醒后人关注自然环境的保护与人类活动的后果,从而起到了教育和警示的作用。
  6. 现代价值:今天,虽然黄河治理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新堤谣》中所反映的水患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仍然值得反思。这首诗提醒现代人要时刻关注环境保护和灾害预防措施,以避免类似悲剧的重演。

《新堤谣》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严谨的艺术风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成为了元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元末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也映射出普通人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助与抗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