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宾 · 咏柳忆别恨

【咏柳忆别】恨青青画桥东畔柳,曾祖送少年游。散晴雪杨花清昼,又一场心事悠悠。翠丝长不系雕鞍,碧云寒空掩朱楼。揎罗袖试将纤玉手,绾东风摇损轻柔,同心方胜结,缨络绣文球。
【逍遥乐】绾不成鸳鸯双叩,空惊散梢头。一双锦鸠。何处忘忧?听枝上数声黄栗留,怕不弄春娇巧转歌喉。惊回好梦,题起离情,唤醒闲愁。
【醋葫芦】雨睛珠泪收,烟颦翠黛羞,殢风流还自怨风流。病多不奈秋,未秋来早先消瘦。晓风残月在帘钩。
【浪里来煞】不要你护雕,阑花甃香,荫苍苔石径纲。只要你盼行人终日替我凝眸,只要你重温灞陵别后酒。如今时候,只要向绿阴深处缆归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集贤宾·咏柳忆别恨》是元代乔吉创作的一首散曲套数,以柳为歌咏对象,借物抒情。以下是对这首文学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乔吉,元代著名散曲作家,被誉为“曲中之龙”。他不仅创作了许多流传至今的经典散曲,如【商调】集贤宾·咏柳忆别恨、【中吕】粉红袍等,还对元杂剧有深入影响。在文学上,乔吉的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人物情感为主,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深受人们喜爱。
  2. 作品背景:《集贤宾·咏柳忆别恨》的创作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元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常常借古喻今,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感慨。乔吉作为元代散曲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自然也承载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社会情感。通过描写恋人之间的离别之情,此曲展现了元代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3. 主题内容:该曲以柳为歌咏对象,通过柳树的形象来表达恋人们的离愁别绪,以及他们对未来重逢的期盼与不舍。柳树作为春天的象征,常被用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在这首诗中,柳树既是景物描写的对象,又是情感流露的媒介。诗中的“曾祖送少游”,可能是指一对恋人的父亲或长辈曾经送别他们的少年时代,而“散晴雪杨花清昼”则描绘了一幅春日里柳树飘落花瓣的画面,增添了几分凄美与感伤的氛围。
  4. 艺术特色:乔吉的《集贤宾·咏柳忆别恨》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它采用了传统的散曲形式,结合了叙事与抒情的元素,使得诗歌既富有节奏感又充满了情感色彩。其次,通过对柳树这一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复杂的心理活动。最后,诗中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画面感,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
  5. 文化影响:《集贤宾·咏柳忆别恨》不仅是元代文人的抒情之作,也是研究元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元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状态,同时也有助于探索古代中国的诗词传统和文化风貌。

《集贤宾·咏柳忆别恨》作为乔吉的代表作之一,不仅体现了元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方式,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