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立春

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东风解冻。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不曰春而曰东者,《吕氏春秋》曰:东方属木,木,火母也。然气温,故解冻。
蛰虫始振。蛰,藏也;振,动也。密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鲍氏曰:动而未出,至二月,乃大惊而走也。
鱼陟负冰。陟,升也。鱼当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近冰,故曰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立春》是一部由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文献作品。这部著作不仅详细解释了“立春”这一节气的气候特征,还对相关的民俗活动进行了阐述,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界变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以下是对该文献的详细介绍:

  1. 立春的历史意义
  • 节气与自然界的关系:立春标志着冬季结束和春季开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它预示着大地回春,万物复苏。
  • 五行学说的影响: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东风解冻”,指出东风是春天的象征,而立春则是木气的始至,代表着春天的到来。
  1. 立春的气候特征
  • 气候变化的描述:立春时节,气温逐渐回暖,冰雪融化;风和日暖,为春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 物候现象的体现:“初候东风解冻”描述了冰雪开始融化的景象,“二候蛰虫始振”描绘了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三候鱼陟负冰”则描述了鱼类从水中跃出,背负着冰块的情景。
  1. 立春的民俗活动
  • 春节习俗的介绍:立春作为春节的一部分,有挂桃符、饮茶等传统习俗,这些活动都是为了祈求新年的丰收和吉祥。
  • 民间信仰的传承:立春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人们在这一天会进行一些祭祀或祈祷等活动,以祈求新的一年中的好运和平安。
  1. 立春的饮食文化
  • 传统食物的选择:在某些地方,立春有吃春卷、饺子等食物的习惯,这些食物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更新。
  • 饮食养生的智慧:春季应注重养生,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养生功效的食物,如春季蔬菜等,以帮助身体适应季节的变化。
  1. 立春的文化内涵
  • 文学作品的反映:《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的《立春》一节,通过详尽的解释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立春这一节气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
  • 历史文献的参考:作为一部历史文献,它不仅是研究古代气候变化的重要资料,也是现代人了解传统文化和节气习俗的重要窗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立春》不仅是一部关于节气的科学文献,还是一部记录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作品。通过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人民对于自然规律的认识以及他们在生活中的智慧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