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月圆 · 寄璩源芝田禅师

龙湫山上云屯寺,别是一乾坤。桧参百丈,雪深半尺,梅瘦三分。
几时亲到,松边弄水,月下敲门。相思无奈,烟萝洞口,立尽黄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人月圆·寄璩源芝田禅师》是一首由元代诗人张可久创作的北曲聊乐府,其全名为《人月圆 寄璩源芝田禅师 北曲聊乐府前集今》。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词原文
    龙湫山上云屯寺,别是一乾坤。桧参百丈,雪深半尺,梅瘦三分。几时亲到,松边弄水,月下敲门。相思无奈,烟萝洞口,立尽黄昏。

  2. 诗歌鉴赏

  • 这首诗描绘了龙湫山上云屯寺的静谧景象。诗中用“别是一乾坤”来形容寺庙中的超然与宁静,仿佛自成一个小天地。
  • 作者通过具体的景象描写,如桧参百丈、雪深半尺等,营造出一种清幽脱俗的氛围。这些细节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 在情感表达方面,诗中提到“几时亲到,松边弄水,月下敲门”,表达了诗人对某位禅师的深切思念和渴望相见的心情。这一句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喜爱和向往。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元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禅宗思想的认同和追求。在那个时期,禅宗思想受到了广泛的推崇,许多文人墨客都曾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
  • 张可久作为元代的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他的诗词作品在当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此诗的创作可能也是为了表达他对禅宗文化的理解和敬仰之情。
  1. 文化意义
  • 《人月圆·寄璩源芝田禅师》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幅生动的自然山水画。通过对这幅画作的描述,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追求。
  • 这首诗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他们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抱负,这种创作方式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比喻,如“桧参百丈”、“梅瘦三分”等,使得诗歌更加丰富多彩。
  • 诗歌的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诗人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引出主题,最后以深情的思念作为结尾,使得整首诗歌浑然一体,富有感染力。
  1. 阅读体验
  •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佳作,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它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于禅意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深眷恋。
  • 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这首诗也是一种精神的慰藉。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人们往往感到疲惫和焦虑,而这首诗则如同一股清流,带给人们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张可久的《人月圆·寄璩源芝田禅师》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极高的价值,更在文化意义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禅宗文化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趣味。

注解

按:北曲联乐府前集今乐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