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暖犹涵老藓斑,眼花仍带泪痕潸。
厄于劫火元无恙,意在斯文岂苟完。
一片墨光留手泽,浑家黄色上眉间。
只消半滴冰蜍水,涨起满村烟雨寒。
归大五侄天觉砚
介绍
《归大五侄天觉砚》是宋代诗人艾性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意境,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既古老又富有情感的故事场景。
从艺术手法来看,这首诗的作者艾性夫采用了典型的宋诗风格,即简洁而含蓄、意蕴深远。在《归大五侄天觉砚》中,艾性夫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砚台的质地、色泽以及与主人之间的特殊情感。墨光与手泽的对比,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表现,更是情感交流的象征,反映了砚台对于其主人的重要性。同时,诗中“一片墨光留手泽”,不仅指墨色与石质相融的自然美,也象征着主人对这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珍惜之情。
从内容深度上讲,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件物品的描述,更深层次地探讨了文化遗产与个人情感之间的关系。诗中“厄于劫火元无恙”表达了即便遭受战火的破坏,砚台依旧完好无损,这反映了一种坚贞不屈的文化精神。而“意在斯文岂苟完”则揭示了制作者对艺术和传统的执着追求,即使是在艰难困苦中也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从审美体验的角度来看,这首诗的语言精炼而富有画面感。例如,“脉暖犹涵老藓斑,眼花仍带泪痕潸”不仅描绘了砚台的外观特征,还通过“老藓斑”和“泪痕潸”这两个意象传达了主人的情感状态和对历史的尊重。这种语言的运用,使得读者能够在视觉和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艺术魅力。
从文化价值的角度分析,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个物品的赞美,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体现。在现代社会,虽然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却从未停止。艾性夫通过对《归大五侄天觉砚》的描述,传递了一种对传统工艺和文化遗产的尊重与爱护。这不仅是对过去的一种怀念,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鼓励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忘传统,珍视并发扬光大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归大五侄天觉砚》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古人对文化的尊崇和对自然的感悟,也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深刻认识和崇高理想。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还能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