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隐费招呼,习隐聊习步。
素隐为素餐,充隐似充数。
悠悠千载内,罕与真隐遇。
少小慕真隐,每诵坡老句。
朅来法华游,正在题诗处。
真境忽在前,更慕坡所慕。
真则思虑泯,不真精爽骛。
真则光尘合,不真圭角露。
真书无攲仄,真味无反恶。
真乐无安排,真逸无疲苦。
所以要任真,从其讶箕踞。
所以贵葆真,从他笑椎鲁。
但看真隐庐,萧然只环堵。
青山以为屏,白云常在户。
随宜种花药,快意扫庭宇。
可作真率会,可说真实语。
可饮真一酒,何者非天趣。
玄真乃诗流,季真是仙侣。
拉之相与俱,巾屦此容与。
坐闻雏鹤鸣,时看苍虬舞。
疏散略边幅,谁客复谁主。
吾亦忘吾真,酣歌下山去。
真隐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真隐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集中体现了杜甫对真隐的理解和追求。杜甫作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中不仅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更体现了他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感悟。《真隐诗》是杜甫诗歌中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杜甫对于真正隐者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从杜甫的创作背景来看,他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时代,政治斗争和社会变革使他不得不频繁地迁徙生活,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让杜甫更加向往一种超脱世俗喧嚣的生活方式。他的很多作品都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如《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的“欲辞群鸡伴,独与一鹤期”等句,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在《真隐诗》中,杜甫描绘了真正的隐者所追求的生活状态。诗中提到“素隐为素餐,充隐似充数”,表达了真正的隐者并非为了物质享受而隐居,而是为了心灵的宁静和自我提升。此外,“真则思虑泯,不真精爽骛”等句更是直接体现了杜甫对于隐士生活的理解,即真正的隐士能够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超然物外的境界。
杜甫在《真隐诗》中还通过对隐居环境的描绘,展现了隐者的生活环境。诗中多次提到“法华”、“千峰”等意象,这些意象不仅代表了隐者所处的自然环境,也象征着他们的精神世界。例如,“千峰映碧湘”中的“碧湘”可能指的是一处幽静的山水之地,这样的环境对于真正的隐者来说,既是一种物质上的寄托,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真隐诗》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佳作,它不仅仅是一首表达对隐逸生活的赞美之诗,更是杜甫对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探索。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