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中彝兄三首 其三

追随从早岁,终始只真情。
责善古朋友,恤灾亲弟兄。
靡酬亏大义,重聚倘来生。
泪尽哭吾父,情伤忽屡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中彝兄三首·其三》是宋代诗人汪炎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追随从早岁,终始只真情。
    责善古朋友,恤灾亲弟兄。
    靡酬亏大义,重聚倘来生。
    泪尽哭吾父,情伤忽屡倾。

  2. 诗歌注释

  • 在这首诗中,汪炎昶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与中彝兄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 “跟随”表达了汪炎昶对中彝兄早期生活的追随及对其一生的深情关怀。
  • “只真情”则体现了汪炎昶对于真挚情感的珍视和追求。
  1. 诗歌赏析
  • 这首诗以其深情厚意和哲理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友情、亲情的深刻感悟和人生价值的反思。
  • 诗中的“靡酬亏大义”,表达了即使付出再多,也无法弥补对朋友或亲人的大义之亏的无奈和哀愁。
  • “重聚倘来生”暗示了对来世重聚的期盼,反映了汪炎昶对生死轮回的一种超然态度。
  1. 诗歌背景
  • 此诗的创作背景不详,但结合汪炎昶的其他作品,可以推测此诗可能是在特定情境下有感而发。
  • 诗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使其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抒发,也是对整个时代背景下人性光辉与悲剧的体现。
  1. 文学价值
  • 《哭中彝兄三首·其三》作为宋代文学作品,不仅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某些特征。
  • 在文学史上,此类作品通常被视为反映个体情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经典文本。
  1. 现代阅读
  • 当代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不仅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古典美,还能从中汲取到关于友情、亲情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启示。
  • 通过对汪炎昶生平的了解,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其创作动机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哭中彝兄三首·其三》是汪炎昶对早年情谊的追忆和晚年情感的宣泄,它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还传递出一种超越生死的精神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