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李侯

贡以土作,法奠于禹。
篚纩与丝,青兖暨豫。
制有常经,无斯焉取。
世降土蹙,德不远柔。
或九州赋,萃于一州。
贸无为有,薄人于尤。
维皇启运,蠲我疾苦。
视青兖豫,不物而估。
上便下安,踵以为故。
虺蜮肆欺,蒙人瞭己。
几创茧丝,涂我赤子。
我侯曰嘻,害无我始。
蕴隆挥汗,义动省闱。
万钧回斡,民以恬熙。
匪人实难,孰心疲羸。
维此陋邦,桑稀田瘠。
苟重以此,其何能息。
自今寸缕,皆服侯德。
弭蝗固德,今兹之康。
此而非侯,篚贡是常。
吏因以蝗,厥祸弥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李侯》是一首宋代的文学作品。这首诗歌主要通过赞颂一位名叫李侯的杰出人物,表达了作者对其高尚品德和功绩的赞美与敬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文学作品:

  1. 作者介绍
  • 汪炎昶:这是诗歌的作者名字,但具体生平不详。汪炎昶可能是一个文人或者官员,因为诗中对李侯的描写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和情感表达。
  1. 诗歌原文
  • 贡以土作,法奠于禹。篚纩与丝,青兗暨豫。制有常经,无斯焉取。世降士蹙,德不远柔。或九洲赋,萃于一州。贸无为有,薄人于尤。维皇启运,蠲我疾苦。视青兖豫,不物而估。上便下安,踵以为故。虺蜮肆欺,矇人瞭已。几创茧丝,涂我赤子。我侯日嘻,害无我始。蕴降挥汗,平动少闱。万钧回斡,民以恬熙。匪人实难,孰心疲赢。维此陋邦,桑稀田瘠。苟重以此,其何能息。自今寸缕,皆服侯德。
  1. 诗歌主题
  • 政治理念:在这首诗中,作者汪炎昶不仅歌颂了李侯的政治成就和领导能力,还表达了他对于国家治理的理想状态——即政治清明、人民安康。诗中提到“上便下安”,说明李侯能够使百姓的生活安定,体现了古代政治家的责任和担当。
  • 社会关怀:诗人通过对李侯的描述,反映出他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关心。诗中的“维皇启运”表明李侯的出现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光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指出李侯能够减轻人民的苦难,使他们免受更多的压迫和剥削。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该诗采用传统的四言格式,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这种形式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非常流行,尤其是在官方文书和历史文献中广泛使用。
  • 象征手法:诗中多次使用自然景观来象征李侯的品质和作用,如“青兖豫”代表中原大地,“虺蜮肆欺”则暗指邪恶势力。这些象征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深度。
  1. 历史背景
  • 唐朝历史: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政治稳定的时期。许多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创作,旨在歌颂帝王的功德和盛世景象。《上李侯》的创作时间虽无法确定,但很可能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1. 文学价值
  • 历史记载:《上李侯》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也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录。它提供了关于唐朝某位官员政绩的见证,有助于后人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政治风貌。
  • 文化传承:作为文学作品,《上李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念。通过赞颂李侯的德行,这首诗传递了一种理想的治国理念和人文关怀,对后世的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

《上李侯》不仅是一首描绘个人英雄主义的文学作品,更是一幅反映唐朝社会风貌和历史背景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研究,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的文化和政治环境,以及古代文人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