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旧梦 其一

南高峰对北高峰,十里荷花九里松。
烟雨楼台僧占了,西湖风月属吾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湖旧梦·其一》是一首由宋代诗人汪元量创作的七言绝句。该诗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西湖的美景以及作者对自然与历史的感慨。以下是对《西湖旧梦·其一》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六花飞舞似鹅毛,丞相身穿御赐袍。
    不念长安有贫者,下湖打鼓饮羊羔。

  2. 作者简介

  • 汪元量(约公元1241年—约公元1317年),字大有,号水云,又号楚狂,高安人(今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宋末大臣、文学家。宋亡后,汪元量曾归隐家乡,但始终未忘故国。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精通经史子集各门学科。他的词作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南宋词人之冠”。
  1. 诗歌赏析
  • 画面感强烈:诗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的壮丽景色。”六花飞舞似鹅毛”,形象地表达了雪花纷飞的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丞相身穿御赐袍”,则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 情感深沉:整首诗流露出作者深深的怀旧之情。”不念长安有贫者,下湖打鼓饮羊羔”,不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也反映了他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
  1. 艺术手法
  • 对比鲜明:诗中通过对比“六花飞舞似鹅毛”与“丞相身穿御赐袍”,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和象征意义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寓情于景:汪元量的诗歌擅长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观之中,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1. 历史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灭亡之后,汪元量流落民间,但仍心系故土。他的诗歌充满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体现了他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道德情操。
  1. 文化价值
  • 作为南宋遗民的代表,汪元量的诗歌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们不仅是了解南宋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研究宋代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西湖旧梦·其一》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更是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价值的艺术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及其作品中所蕴含的深邃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