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都元帅千蹄马,腰佩角弓箭盈把。
浣花溪头具小舟,击鼓吹箫行酒斝。
舞腰袅娜锦缠头,风吹金缕随东流。
公孙弟子背面笑,拔剑一击蛟龙愁。
万里桥西有茅屋,杜子当年来卜筑。
湘江一醉不复归,四松寂寞擎寒玉。
昝元帅相拉浣花溪泛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昝元帅相拉浣花溪泛舟”并非汪元量所创作的文学作品,而是一首古诗词,出自宋朝诗人汪元量的作品。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作者生平:汪元量(1241年—1317年),字大有,号水云,又号白岳翁,浙江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南宋末年抗元将领、文学家。他早年跟随宋理宗,后因主张抗元而在文天祥死后,被委以重任,成为其幕僚中的一员。
诗词原文:行都元帅千蹄马,腰佩角弓箭盈把。浣花溪头具小舟,击鼓吹箫行酒斝。舞腰嬝娜锦缠头,风吹金缕随东流。
诗词赏析:汪元量的这首《昝元帅相拉浣花溪泛舟》是一首描写战争场景和将士生活的诗篇。诗中通过描绘行都元帅的威武形象和浣花溪边泛舟的场景,展现了一种战争与和平交织的氛围。诗句“行都元帅千蹄马,腰佩角弓箭盈把”,生动地刻画了一位英勇的将领形象;而“浣花溪头具小舟,击鼓吹箫行酒斝”则展示了一种轻松愉快的生活状态。整首诗通过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于战争与和平的不同态度和情感体验。
《昝元帅相拉浣花溪泛舟》是一篇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作品,它不仅体现了宋代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精神。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以及诗人对人生、历史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