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霁山皆秋色

一朝积雨豁然收,待我凝眸百尺楼。
远远修眉明碧落,棱棱瘦骨出清秋。
同姿远岸遥生霭,一意寒江亦露洲。
此即化工无信息,天机衮衮不曾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霁山皆秋色》是宋代诗人陈普所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赞美以及对大自然的感慨。下面将对该诗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 一朝积雨豁然收:一朝之后,长久的雨终于停歇,天气放晴。
  • 待我凝眸百尺楼:我在百尺楼上驻足凝视,等待雨后的风景。
  • 远远修眉明碧落:远山之上,修长的眉毛在晴朗的天空下显得分外清晰。
  • 棱棱瘦骨出清秋:山峦的轮廓分明,如同消瘦的脊梁,展现出秋天特有的清新与宁静。
  • 同姿远岸遥生霭:远处的江岸上,云雾缭绕,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 一意寒江亦露洲:寒冷的江水之中,也显露出一些小洲,点缀着生机。
  • 此即化工无信息:这一切,就像是大自然的巧手之作,没有留下丝毫痕迹。
  1. 作者简介
  • 陈普:字彦文,号遁子,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经历了许多变迁,但始终未改变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善于捕捉自然景物中的细微之美,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
  1. 诗歌赏析
  • 艺术手法: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化手法,如“修眉明碧落”中的“修眉”形容山峰,“棱棱瘦骨出清秋”中的“瘦骨”形容山脉,都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秋天的自然风貌。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雨后秋景的美丽,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赞叹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 文化内涵: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画意境的一种体现。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以及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

《雨霁山皆秋色》不仅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优美诗篇,更是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情赞歌。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以及对自然的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