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炉煨芋栗,兀坐数寒更。
香篆消重爇,银釭剔复明。
月穿窗隙过,风拂树梢鸣。
唤醒吟边兴,敲推睡不成。
次余静庵寒夜诗思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余静庵寒夜诗思其一》是宋代诗人杨公远所作,属于五言律诗形式。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寒冷夜晚的孤寂与苦闷,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和感慨。首联“地炉煨芋栗,兀坐数寒更”描述了诗人独自在地炉边烤着芋头和栗子,长时间地坐着等待更声。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冬夜的寒冷,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静。颔联“香篆消重爇,银釭剔复明”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在寒夜中点起香篆,用微弱的灯火来驱散黑暗,增添一丝温暖。然而,这微弱的光芒并不能真正驱散诗人心中的寒冷。颈联“月穿窗隙过,风拂树梢鸣”则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内心情绪的变化:从月光穿过窗隙到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都在无声中传达出诗人的寂寞与无奈。尾联“唤醒吟边兴,敲推睡不成”则表达了诗人被这些自然景象所唤醒,无法入睡,反而更加清醒和激动。这种情感的波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艺术美。
《次余静庵寒夜诗思其一》不仅是一首表现诗人个人情感的小诗,它还蕴含了更深层的社会意义。通过描写文人在寒冬之夜的独特生活与感受,展现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在当时社会动荡、文人地位低下的背景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及对理想的追求。
《次余静庵寒夜诗思其一》是一首充满哲理、情感与美感的诗歌,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也能够从中领悟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