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日相携涉畏途,归来形影自相扶。
倦行小憩荒山路,怕听深丛叫鹧鸪。
哭亦周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亦周弟》——宋末元初的悲歌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学作品总是能折射出时代的光辉与阴影。其中,赵文的《哭亦周弟》便是这样一首反映宋代末期至元初社会动荡和文人命运的诗篇。
在这部作品中,“去日相携涉畏途,归来形影自相扶。”这句话描绘了作者与周弟共同经历的艰辛旅程。两人曾一同踏上未知且充满危险的旅途,彼此支撑,共同面对困难。然而,“倦行小憩荒山路,怕听深丛叫鹧鸪。”则表达了他们在路上的疲惫与恐惧,以及对自然声响的敏感和不安。
赵文,字惟恭,号青山,是宋末元初的文人。他的文学成就,尤其是诗歌方面的造诣,使他在当时享有盛名。他不仅是文天祥的门人,更是抗元活动的重要参与者。赵文与刘辰翁父子亦交厚,辰翁对赵文的评价极高。这样的背景为他的作品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感。
《哭亦周弟》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赵文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与朋友共同历经风雨的情感纽带以及个人在动荡时期的心理变化。诗中流露出的是一种深深的哀愁,同时也透露出对过去岁月的留恋与不舍。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哭亦周弟》以其真挚的情感、深刻的主题以及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了宋末元初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生动的社会画卷和心灵的独白。通过对赵文《哭亦周弟》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背景,感受他们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