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城火后见 光远

火后丘墟市,兵前风雨春。
那知携手地,俱是皱眉人。
海柳吟犹弱,山莺听未真。
明朝各分路,何处避风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鄞城火后见光远》是宋末元初诗人戴表元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人背景
  • 生平简介: 戴表元,字帅初,一字曾伯,号剡源,庆元奉化人,宋咸淳七年进士,授建康府教授。元初,以荐起为信州教授,调婺州,因年老辞官。他的文学成就被东南地区许多文人所推崇,有《剡源文集》传世。
  • 创作风格: 戴表元七岁学古诗文,多奇语。他的诗作清深雅洁,被誉为东南文章大家。他的创作风格深受宋代诗歌传统的影响,同时又吸收了元代诗歌的特点。
  1. 诗词原文
  • 原文:
    火后丘墟市,兵前风雨春。
    那知携手地,俱是皱眉人。
    海柳吟犹弱,山莺听未真。
    明朝各分路,何处避风尘。

  • 译文: 战火过后,曾经繁华的市集变成了废墟,春天来临之前却夹杂着战争的风雨。那些曾经一起携手走过的街道,如今都变得让人感到忧虑。海风中的柳枝摇曳生姿,鸟儿的声音却显得微弱无力。明天我们各自要踏上不同的道路,哪里能够找到一片可以躲避战乱的宁静之地?

  1. 主题思想
  • 对乱世的感慨: 此诗通过描绘战乱后的残破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动荡时代中人们遭遇的苦难和无奈的情感。
  • 对和平的向往: 诗中的“明日各分路”反映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期待和憧憬,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和忧虑。
  1. 艺术特色
  • 意象的运用: 诗人运用了许多生动的自然意象来表达情感,如“海柳吟犹弱”和“山莺听未真”,这些细腻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语言的质朴: 整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但又不失深意,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 《鄞城火后见光远》作为戴表元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刻感悟,也是研究宋元时期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
  • 后世评价: 这首诗在历代读者中享有盛誉,被多次引用和赏析。它不仅是了解戴表元诗歌创作的窗口,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视当时社会风貌的窗口。

《鄞城火后见光远》是戴表元在动荡时代中的一份心声,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民苦难的深深同情。同时,这首诗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深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