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 吊舍弟

长堤千里,过睢阳,隐约江山如故。
忆昔斑衣为寿日,伯仲埙篪歌舞。
博胜香囊,笑争瓜葛,膝上王文度。
西城南浦,月明扶醉归路。
重来华发苍颜,故人应怪我,平生羁旅。
仲也风流今已矣,俯仰人闲今古。
阏伯层台,六王双庙,尽是经行处。
感时怀旧,一襟清泪如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江东去·吊舍弟》是元代王寂创作的一首词作。《大江东去·吊舍弟》是一首充满历史沧桑感的词作。以下是对这首词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王寂,字元美,号铁心道人,生于元成宗大德年间,卒于元顺帝至正年间,为金元之际著名的文学家与史学家。王寂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历史学家,还是元朝初期的重要人物。其诗作多反映了他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注,同时也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与志趣。

  2. 词作赏析: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长堤千里、过睢阳的景象,江山依旧、故地重游的回忆。下片则转入吊舍弟的主题,通过“西城南浦”、“月明扶醉归路”等意象,展现了舍弟离去后,兄弟二人在月色中重聚的情景。此词不仅具有浓厚的历史感,也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怀与兄弟之间的深情厚谊。

  3. 艺术特色:王寂的词作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抒发深刻的情感。其词风豪放而不失婉约,兼具文采与哲理,充分体现了元代文人追求个性自由与精神解放的文化特征。同时,他的词作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及文人的生活状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研究意义。

  4. 文化影响:《大江东去·吊舍弟》作为王寂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被后人多次引用或改编,成为研究金元时期文学的珍贵资料。此外,词中的许多意境和表达方式也为后世的诗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

  5. 现代价值:在当代社会,王寂的这首词作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可以汲取古人智慧,促进个人精神生活的丰富与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多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王寂及其《大江东去·吊舍弟》所体现的文化自信与时代精神,对于提升国民文化素养和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大江东去·吊舍弟》不仅是王寂个人创作的结晶,也是元代文化的一个缩影。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历史意蕴,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值得每一个爱好文学的人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