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颍亭泛舟寄阳翟诸友

十月冬气寒,清霜殒群木。
轻舟泛颍水,微风吹野服。
信流不知还,石艇横老玉。
苔花锦斓斑,悬溜珠䍡𦌉。
颇离廛市杂,倒泻轩裳俗。
岁月今几何,春草萋以绿。
怀归剧饥渴,仰羡双飞鹄。
矫首九山云,迢迢伤远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追忆颍亭泛舟寄阳翟诸友》的文学价值与时代意义

  1. 作者简介
  • 李献能,字钦叔,金朝末年官员,以学者李献甫为堂兄。他在金贞祐三年(1215)中状元,学识渊博,擅长作诗作文。尽管他遭遇兵变身亡,但他留下的《追忆颍亭汎舟寄阳翟诸友》成为后世研究金代文人作品的重要文献。
  1. 原文节选
  • 原文节选如下:
    十月冬气寒,清霜殒群木。
    轻舟汎颍水,微风吹野服。
    信流不知还,石艇横老玉。
  • 这段诗句描绘了一幅金代诗人泛舟颍水的画面,生动传达出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1. 文学特色与艺术手法
  • 通过对比季节变化与自然界的变化,以及舟行水中的情景交融,诗人构建了一个既具象又抽象的艺术空间。
  • 诗中使用“轻舟”、“清霜”等词语,不仅增强了画面感,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景观敏锐的感知能力。
  • 整体上,《追忆颍亭汎舟寄阳翟诸友》运用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金朝诗人的审美追求和情感世界。
  1. 文化价值与社会影响
  • 作为反映金代末期社会风貌的重要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同时也反映了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 在文化传承方面,《追忆颍亭汎舟寄阳翟诸友》作为金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其影响力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学术评价与研究现状
  • 学术界普遍认为,《追忆颍亭汎舟寄阳翟诸友》不仅在艺术表现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更在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上具有不可忽视的研究价值。
  • 当前,学界正逐步加强对金代诗歌及文人生活的深入研究,以期更好地理解和传播这一时代的文学成就。

《追忆颍亭汎舟寄阳翟诸友》不仅是一首诗篇,更是一座桥梁,连接过去与现在,将古人的情感与思想传递给现代读者。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金代的社会状况、文化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