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长道路,四海尚风尘。
昔作依刘客,今为去鲁人。
渡河年在亥,乞酒岁非申。
别后山中友,相逢话又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一身长道路,四海尚风尘。
昔作依刘客,今为去鲁人。
渡河年在亥,乞酒岁非申。
别后山中友,相逢话又新。
《乙亥过河》是金末元初李俊民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重逢的期盼。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
作品原文:《乙亥过河》全文如下:
一身长道路,四海尚风尘。
昔作依刘客,今为去鲁人。
渡河年在亥,乞酒岁非申。
别后山中友,相逢话又新。
作者简介:李俊民(1176—1260),字用章,号鹤鸣道人,金泽州晋城人,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他得程氏之学及邵雍《皇极》数,曾在金宣宗南迁时隐居嵩州鸣皋山,后徙西山。
诗歌赏析:诗中的“一身长道路,四海尚风尘”描绘了诗人身处乱世之中的孤寂与漂泊感。“昔作依刘客,今为去鲁人”则反映了诗人从依附权贵到远离尘嚣的转变,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渡河年在亥,乞酒岁非申”暗示了诗人在特定年份的渡河经历和饮酒的情境,增添了诗歌的时空感和生活气息。最后两句“别后山中友,相逢话又新”,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乙亥过河》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李俊民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下的产物。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李俊民的生活和思想,还可以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文人的命运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