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赵之美留别韵 其四

遥指东山去恨迟,争如莲幕早来依。
须知宋鹢犹能退,有底齐禽尚不飞。
洛下书生怜我少,燕南壮士似君稀。
主人好客恹恹醉,正要髡留肯放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用赵之美留别韵 其四”是金朝诗人李俊民所作,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古诗。这首诗作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情感,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人简介
  • 生平背景:李俊民,字正臣,号青莲居士,出生于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家庭,他的诗作在金末元初时期颇负盛名。
  • 艺术成就:李俊民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书法大家,他的文学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诗歌原文
  • 遥指东山去恨迟,争如莲幕早来依:表达了作者对东山之遥的遗憾与对早日依附莲花幕下之向往。
  • 须知宋鹢犹能退,有底齐禽尚不飞:暗示着即使是宋国的鹤也能退而待时,但有些鸟儿却依然不肯展翅高飞。
  • 花从识后常含笑,鸟自还时想倦飞:描绘了花朵识别了主人之后常带着笑颜,而鸟儿归来之时则显得疲倦。
  • 往事微茫春梦断,故人牢落晓星稀:意味着过去的岁月如同春天的梦境一般模糊不清,故旧之人也像稀疏的晨星一样难以寻觅。
  1.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时光流逝和友情的感慨。
  • 情感真挚:诗人的情感表达直接而真挚,无论是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迷茫,还是对现实的无奈与留恋,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 哲理性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隐喻人生的无常和选择的重要性,体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1. 文化影响
  • 历史地位:李俊民的诗歌在当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广泛传颂。
  • 后世评价:李俊民的作品被视为金代文人诗歌的典型代表,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用赵之美留别韵 其四》不仅是一篇情感丰富且意境深远的诗作,更是李俊民个人经历和思想的一种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领略到诗人的才华和情感世界,还能深入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