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十二咏 其一 熙熙堂

眼前草木强争春,往日繁华一聚尘。
山水中闲赏心在,不知谁是肯堂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沁园十二咏·其一·熙熙堂》是李俊民的作品,创作于金朝。下面将从作品原文、翻译注释、写作背景、赏析评论等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1. 原文:眼前草木强争春,往日繁华一聚尘。山水中闲赏心在,不知谁是肯堂人。

  2. 翻译注释

  • 眼前草木强争春:眼前的草木都在努力地争夺春天的到来。
  • 往日繁华一聚尘:昔日的繁华景象都已消散成尘埃。
  • 山水中闲赏心在:在这山水之间悠闲地欣赏着心中的风景。
  • 不知谁是肯堂人:不知道谁能够继承这样的家风和才学。
  1. 写作背景
  • 李俊民生活在金朝末期和元朝初期,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他身处乱世,对国家的衰落和社会的不安定感到痛心疾首。他的诗歌充满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表达了他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现实的不满。在这首诗中,他用“熙熙堂”这个意象来表达自己对过去繁荣时代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社会状况的无奈。
  1. 赏析评论
  •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含蓄,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景色,诗人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时期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感慨。诗中的“山水中闲赏心在”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然而,最后一句“不知谁是肯堂人”则揭示了诗人对历史传承的无力感和对未来的期望。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李俊民诗歌中的佳作。

《沁园十二咏·其一·熙熙堂》不仅是一首充满怀旧色彩的诗歌,也是李俊民个人情感和时代背景的深刻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李俊民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