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借宅亦种竹,大是饕奇心未足。
高斋闻有万琅玕,坐对怀山饮秋绿。
官闲胜日无一事,尊酒不空仍有肉。
他时剥啄叩君门,高枕矮床容我宿。
龚平甫森玉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龚平甫森玉轩》是一首金代诗人孟宗献所作的诗歌。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以及对官场生活的超脱。下面将对《龚平甫森玉轩》进行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孟宗献,字友之号虚静居士,出生于金代开封,是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孟宗献在金世宗大定三年通过乡试进入仕途,先后担任过翰林、曹王府文学和记室参军等职,但因母亲去世丁忧,终未能再进一步。
诗歌原文:古人借宅亦种竹,大是饕奇心未足。高斋闻有万琅玕,坐对怀山饮秋绿。官閒胜日无一事,尊酒不空仍有肉。他时剥啄叩君门,高枕矮床容我宿。
诗歌内容:《龚平甫森玉轩》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孟宗献的心境与志向。诗中不仅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还体现了他在官场上的超然态度。诗句中的“古人借宅亦种竹”暗示了孟宗献对于隐居生活的喜爱,而“高斋闻有万琅玕”则描绘了他书房中琳琅满目的书籍和自然美的存在。
艺术手法与表达效果:孟宗献在《龚平甫森玉轩》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如“高斋闻有万琅玕”,将书房比作一个充满珍宝的世界,反映了其高雅的情趣和学识渊博。整首诗洋溢着一种闲适自在的气氛,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超脱理解。
文化背景与历史意义:作为金代的作品,孟宗献的《龚平甫森玉轩》不仅是个人抒情之作,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一个侧面。通过对孟宗献生平的了解可以发现,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名利看得很淡的态度,这与当时的文人追求隐逸生活的理念相契合。
孟宗献的《龚平甫森玉轩》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诗歌,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特别是对文人隐逸精神的一种赞颂。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