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废冢

春风习习吹花木,千山万山一齐绿。
日午诸村社鼓喧,田家小儿健如犊。
闲来徒步上前冈,累累古冢相攒簇。
荷锄老叟向我言,元是前朝贵人族。
贵人在时势绝伦,后拥前遮来绣毂。
并吞邻土孰敢嗔,回山转水开林麓。
相连冈干成一丘,斸断云根埋宝玉。
大书功德纪丰碑,直向山前起华屋。
子孙拟作千年计,尽是老夫亲拭目。
星移物换水东流,泉下知谁伴幽独。
翁仲双双卖与人,留得三竿两竿竹。
寒食不见纸钱飞,只有啼鹃替人哭。
又说东家来卜地,役夫日夜喧山谷。
天理苍茫不可知,后车须看前车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伤废冢》是元代诗人马臻创作的一首作品。下面将深入分析这首文学作品的多个层面:

  1. 作者简介
  • 作者背景:马臻是元代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以其精湛的诗歌创作而闻名。他的生平和成就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 文学价值
  • 历史意义:该诗不仅反映了元代的社会风貌,而且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对古墓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过去辉煌历史的怀念及对现实变迁的感慨。
  • 艺术特色:《伤废冢》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元代诗歌的风格特点。诗句中融入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捕捉,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艺术品,同时也是了解当时社会文化的窗口。
  1. 主题内容
  • 历史与现实的反思:通过古墓的描写,诗人可能隐喻地表达了对过去荣华富贵的留恋以及对现实衰败的无奈。这种对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思考,使得作品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诗中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古墓环境的对比,反映了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之间微妙的关系。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类文化遗产的尊重。
  1. 艺术风格
  • 简洁明快的语言:马臻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能够直击人心,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语言风格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高超的表现技巧。
  • 生动的自然描写:通过春风、花木等自然元素与古墓的描绘相结合,诗人构建了一个既静谧又充满生机的场景。这种描写不仅增强了诗的艺术感,也让读者能够在阅读中得到心灵的洗涤。

可以认为《伤废冢》是一首集历史深度与艺术美学于一体的优秀作品。它不仅反映了元代社会的风貌,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追求。对于喜爱文学和研究古代文化的朋友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