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平阳诸公祖席分韵作

灞桥波似箭,南浦草如裙。
此夜灯前泪,他年日暮云。
醉和酲一半,悲与笑相分。
莫作阳关叠,愁多不忍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将赴平阳诸公祖席分韵作》是金代诗人高士谈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不仅展示了高士谈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反映了他当时的情感状态和思想情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灞桥波似箭,南浦草如裙。
    此夜灯前泪,他年日暮云。
    醉和酲一半,悲与笑相分。
    莫作阳关叠,愁多不忍闻。

  2. 诗句解析

  • 灞桥波似箭:这句形容灞桥边水流急速,如同箭一般。用“波似箭”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动态和声音,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动感。
  • 南浦草如裙:描述南浦边草地如裙子般柔美而广阔。这里的“草如裙”比喻生动,通过视觉形象传达了一种宁静而优雅的自然景象。
  • 此夜灯前泪:指作者在聚会时因感动落泪的场景。这里的“灯前泪”表达了一种深情和感慨,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 他年日暮云:暗示未来的日子可能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这里的“日暮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未来的未知,增添了诗歌的哲思深度。
  • 醉和酲一半:指饮酒后身体半醉半醒的状态,反映了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
  • 悲与笑相分:表现了悲伤与欢乐交织的情绪状态。这里的“悲与笑相分”揭示了人们在欢聚时刻内心的复杂情感。
  • 莫作阳关叠:告诫不要过度悲伤或忧虑。这里的“莫作阳关叠”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鼓励人们面对困境保持乐观。
  1. 主题探讨
  • 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内心情感的描述,诗人展现了复杂的情感纠葛和深刻的思考。
  • 诗歌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人物的情感变化,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对人的影响。这种写法增加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
  1. 艺术特色
  • 高士谈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自然景观的壮丽与人类情感的微妙之间的对比。
  • 语言优美,富有诗意。诗句中的意象丰富,既有视觉上的美景,也有情感上的细腻描写,使得整首诗歌既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又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1. 文化背景
  • 《将赴平阳诸公祖席分韵作》创作于金朝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环境和个人命运。高士谈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时代的思考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1. 历史影响:此诗虽然不是非常知名,但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不容忽视。它是研究金朝文学和社会生活的重要作品之一。

高士谈的《将赴平阳诸公祖席分韵作》不仅在文学上有其独特的魅力,同时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作品值得深入品味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