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雪惊沙卷屋茅,清寒泼水透绨袍。
松风度壑江声远,萝月当轩扇影高。
敢对名山谈世事,不妨空腹贮离骚。
且将手版牢藏起,政恐山人识马曹。
寄笏青柯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笏青柯平》是一首由元代诗人冯延登创作的古诗,全文如下:飞雪惊沙卷屋茅,清寒泼水透绨袍。松风度壑江声远,萝月当轩扇影高。敢对名山谈世事,不妨空腹贮离骚。且将手版牢藏起,政恐山人识马曹。
冯延登的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冬景象,通过飞雪、惊沙等元素营造出一种苍茫而静谧的氛围。诗中的“飞雪惊沙”与“清寒泼水”相互映衬,不仅营造了一种寒冷的气候感,而且通过动态的描写传达了大自然的壮美和力量。诗中还巧妙地利用了自然景观来象征人的心境,如“松风”、“江声”以及“萝月”,这些元素不仅仅是客观的自然现象,更是诗人内心情感和思绪的载体。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寄笏青柯平》采用了传统的五言绝句形式,这种形式简洁凝练,非常适合表达深沉的情感和哲理。诗句之间的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同时,诗歌在结构上层次分明,前两句勾勒出环境背景,中间两句深入描绘自然景观,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志向,这种结构安排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性,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冯延登在诗歌中还融入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哲学思考。《寄笏青柯平》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也是对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的一种表达。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现实困境、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仍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冯延登的《寄笏青柯平》是一首充满深意的古诗,它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哲理内涵,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这首诗不仅为读者提供了美的享受,也启发人们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个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和意义。通过学习《寄笏青柯平》,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在现代生活中寻找到心灵的慰藉和智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