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裕之二首 其二

老懒愚轩百不能,饱谙人意冷于冰。
清狂旧日耽诗客,灰朽而今有发僧。
梦裹纸衾三丈日,话延雪屋一龛灯。
新开一径通兰若,斩尽清凉旧葛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裕之二首其二》是金朝诗人赵元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与关切,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自身的情感波动和生活态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1. 诗歌原文
    老懒愚轩百不能,饱谙人意冷于冰。
    清狂旧日耽诗客,灰朽而今有发僧。
    梦裹纸衾三丈日,话延雪屋一龛灯。
    新开一径通兰若,斩尽清凉旧葛藤。

  2. 诗歌内容解析

  • 老懒愚轩百不能:这里用“老懒”和“愚轩”形容自己对世事的厌倦和对生活的消极态度。而“百不能”则表达了一种无力感和困境中的彷徨。
  • 饱谙人意冷于冰:这里的“人意”可以理解为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而“冷于冰”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冷漠和孤独感。
  • 清狂旧日耽诗客:诗人回忆起年轻时的自己,是一个热爱诗歌、充满激情的诗人。而“清狂”则是对自己年轻时状态的怀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热情已经消散。
  • 灰朽而今有发僧:“灰朽”形容自己现在的身体状况,而“有发僧”则暗示自己虽然年纪已大,但仍保持着某种精神追求,如同僧侣般虔诚修行。
  • 梦裹纸衾三丈日:这里的“梦裹”意味着生活在梦境中,而“纸衾三丈日”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种极端贫困的生活状态,每天只依靠薄薄的纸被度日,阳光照射进来时只有三尺长的影子。
  • 话延雪屋一龛灯:“话延”意味着长时间的谈话或思考,而“雪屋一龛灯”则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夜晚在雪白的屋顶下,一盏灯是唯一的光源,象征着孤独和寂寞。
  • 新开一径通兰若:这里的“新开一径”可能是指新修的小路或者新的开始,而“通兰若”则表明这条小径通向一个神圣的地方,可能是寺庙或者某个圣地。
  • 斩尽清凉旧葛藤:这里的“斩尽”意味着彻底去除或断绝,而“清凉旧葛藤”则暗示了曾经的美好回忆已经被遗忘或割舍,象征着一种彻底的改变或重生。
  1. 诗歌主题分析
  •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诗人对人生、友情和个人境遇的反思。通过对过去的回忆与现实的对比,诗人表达了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同时,诗歌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解脱的渴望。
  1. 诗歌风格特点
  • 这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隐喻,诗人成功地将个人的情感与更广泛的社会现象联系起来。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丰富多样,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诗歌历史背景
  • 这首诗作于金朝时期,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政治和社会的不稳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个人的心声。
  1. 诗歌艺术价值
  • 作为一首抒情诗,《寄裕之二首其二》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写,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诗歌的结构和韵律也十分和谐,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寄裕之二首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一首反映时代风貌和历史变迁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以及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活状态和情感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