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阵图

坡翁胸次何磥砢,杂遝千矛攒万笴。
一生长为竹写神,落纸筼筜森可把。
青云纠纠晓相压,苍雪纷纷昼仍堕。
长鎗磨戛飐绿沉,细甲钩连纽青锁。
此幅分明作阵图,左右中坚皆勇果。
正如绛侯剪诸吕,麾下健儿齐袒左。
又如赤壁走阿瞒,一炬怒鏖黄盖火。
囊沙壅水待半渡,摩垒斩关知彼我。
此君意气有如许,讵可奔北降老可。
金莲道人亦好事,远游爱鼓沧浪柁。
斛珠不买青楼娼,博取归来云颇颇。
敲门拄杖弃不用,砚几书屏邀对坐。
客来无诗不与语,琢肾雕肝谁得罢。
一朝去主芙蓉城,付与郎君重封裹。
我来愧在作者后,品画题诗忘缕琐。
周彝商鼎篆奇谲,赵璧随珠光璀瑳。
摩挲病眼拂卷素,玉节金枝纷娿娜。
雨中三日不出门,四客相看足如跛。
就中两客程与陈,吐辞清新曾帖妥。
回头动是三十霜,快读令人夷坎坷。
长潘短李炳貂豹,紫岩汶阳嗔果裸。
我诗乞与作衙官,掷笔乱峰青朵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竹阵图》是元代诗人毛南翰所作的诗作。这首诗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还因其蕴含的深刻意义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文学价值方面,《竹阵图》是毛南翰对竹子特性的深入描绘和理解的产物。诗人以竹子为题材,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将其塑造成具有战士般勇敢与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勇气和力量的一种赞颂,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自然和人文精神的双重关注。

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看,《竹阵图》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通过诗中对“竹阵图”的描述,读者可以感受到古代战场的紧张氛围和士兵们的英勇形象。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记忆,也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和直观,从而增强了其感染力和影响力。

从诗歌技巧的角度分析,毛南翰在《竹阵图》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如比喻、拟人和夸张等,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审美价值。特别是将竹子比作战场上的勇士,这样的隐喻不仅赋予了普通竹子以英雄般的气质,也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战争现象的独特见解。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考虑,《竹阵图》作为元代文学作品的一部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特征和价值观。通过了解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元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背景,以及他们如何在文学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文化立场和审美追求。

《竹阵图》不仅仅是一首诗词作品,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和历史的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领略到毛南翰卓越的文学才华,还能深入了解元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