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齐居

积雨生夏寒,盛阴失朝景。
白鸟巢依阁,青梧叶垂井。
幽观知候变,远引忘世梗。
淮水方浸淫,吾甘系烟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积雨齐居》是元末明初诗人王逢创作的一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外桃源生活的向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王逢(1320年—1398年),元末明初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曾在元朝担任《河清颂》的创作,并因其文才被台臣推荐。然而,他在元朝至正年间因病辞官,后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
  • 王逢自号“最闲园丁”,在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但坚卧不起。
  1. 诗歌原文
  • 积雨生夏寒,盛阴失朝景。白鸟巢依阁,青梧叶垂井。幽观知候变,远引忘世梗。淮水方浸淫,吾甘系烟艇。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夏日的雨中,景色显得有些寒冷和阴郁。鸟儿在高阁上筑巢,而青梧桐叶则垂挂于井边。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感受到了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流转。诗中的“淮水方浸淫”和“吾甘系烟艇”更是体现了诗人对于远离尘世纷扰的生活的向往。
  1. 艺术特色
  • 诗歌采用了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白鸟巢依阁”、“青梧叶垂井”等,这些形象化的描述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和有趣。
  • 诗歌的结构紧凑而富有韵律感,每一联都围绕着一个中心意象展开,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美感。
  1. 文化价值
  • 《积雨齐居》不仅是王逢个人情感和思想的体现,也是元代文人生活的一种反映。诗中展现了那个时代文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 作为元末明初的文学作品,它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通过对这首作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
  • 《积雨齐居》的美学价值在于它的意象丰富、意境深远、语言优美等特点,对于研究中国古代诗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王逢的《积雨齐居》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艺术形式,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这首诗,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还可以从中领悟到人生的哲理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