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远山楼 其二

烟楚苍茫际晓,霜空浩荡凝秋。
何限江山远意,披襟独倚层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题远山楼 其二》是明朝诗人王行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远山楼的壮丽景色以及作者独倚高楼的孤独与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诗歌原文
  • 烟楚苍茫际晓,霜空浩荡凝秋。
  • 何限江山远意,披襟独倚层楼。
  1. 诗歌赏析
  • 烟楚苍茫际晓,霜空浩荡凝秋。
    这句诗通过对晨雾、苍茫的天空和霜白的空旷景象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烟楚”指的是早晨的薄雾,给人以朦胧美;”霜空”则形容天空高远且清冷,”浩荡”表达了这种景致的广阔无垠。整句诗通过这些自然景观的刻画,展现了一幅秋日清晨的美丽画面,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沉思。
  • 何限江山远意,披襟独倚层楼。
    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面对壮丽山河时所感受到的情感和心境。”何限”意味着无边无际,显示出江山之美之大;”江山远意”即指这广阔的自然景观激发的无限遐想和感慨。”独倚层楼”则描绘了诗人独自站在高楼之上的情景,可能象征着他对于人生或政治的深思以及对远方的无限向往。整体而言,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内心情感的抒发。
  1. 诗歌背景
  • 王行的生平不详,但可以推测他是明代的一位文人。在没有确切资料的情况下,很难确定他的具体身份和生活时代。然而,从诗歌的内容来看,这首诗作可能是在游览某处自然风景后有感而作。王行可能是一位游历四方的文人,有机会观赏到壮丽的山川,因此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这样的诗句。
  •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也无从考证,但考虑到它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审美追求,可以假定它是在王行晚年或中年时期创作的。这一时期的王行可能经历了丰富的人生经历,对社会和政治有着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王行的《寄题远山楼·其二》以简洁的语言构建了一幅宏大的自然景观画卷。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将读者的感官引向一个遥远而美丽的世界。这种通过自然景观来表现内心情感的艺术手法,使得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
  • 语言优美:王行的诗歌语言富有音乐性,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特别是诗中的用词选择,如“烟楚”、“霜空”,不仅生动地描绘了景象,还增添了诗句的诗意和画面感。
  • 情感真挚:尽管王行的生平资料不详,但可以推测他是一位性情中人。因此,在《寄题远山楼·其二》中所表达的孤独、感慨等情感,很可能是其个人的真实写照,这种真挚的情感也是诗歌打动人心的原因之一。

《寄题远山楼·其二》是一首典型的明代山水诗,通过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深层情感。诗中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风光,还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